武汉软件20年——庆武汉市软件行业协会成立二十周年

探路者团建 1年前(2023-03-12) 拓展训练 42

  Part.1

  行业发展20年

武汉软件20年——庆武汉市软件行业协会成立二十周年

  发展成就

  2002年,党的十六大顺利召开,会上将“大力推进我国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国出台《振兴软件行业纲要》,规划了在2005年实现市场销售额2500亿元、出口额达到50亿美元、形成若干个销售规模过50亿元的企业等发展目标,并为顺利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本年被称为“中国软件年”。从2002年到2022年的20年,武汉市软件业产值规模突飞猛进,企业突破性成长,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赋能作用逐渐显现。

  发展成就一:产值规模突飞猛进,国民经济支撑地位显著

  2002年,武汉市176家软件业完成销售额4.17亿元,从业人员7017人,其中有9户企业的软件年销售额达到千万元以上,武汉维豪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软件销售额为5119万元,武汉华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为3566万元,武汉天喻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为3200万元,三家企业收入贡献率达28.5%,排名前10位的软件企业收入贡献率为61%,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2010年,武汉市软件产业产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2番,达到300亿元,武汉市软件企业总数达530家,软件从业人员达3.3万多人。

  2013年武汉市软件业务收入突破500亿,2015年突破1000亿,2017年突破1500亿,2019年突破2000亿,2021年达到2099亿,是二十年前的50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5%,软件产业规模排名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九位。武汉软件在全市经济社会中的支撑作用逐步凸显,在经济下行压力增长的情况下,软件业对整体经济的拉升作用反而逐步提升,整个行业逐步向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智能化和生态化方向演进。

  发展成就二: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为软件业发展夯实根基

  二十年间,企业风云变幻,全市涌现了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软件企业,武汉市规模以上软件企业数量由2002年的176家增长到2022年的1051家,数量翻几近6番,实现了整体行业规模的突破性增长。其中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引领重大技术创新突破,以达梦数据库为代表的基础软件企业,以烽火集成、领航动力为代表的集成企业,以兴图新科、中科通达为代表的行业应用企业,以绿色网络、安天信息为代表的网络安全企业,以斗鱼、盛天网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以软通动力、佰钧成为代表的服务外包企业,以天喻软件、开目信息为代表的工业软件企业,以中地数码、吉奥时空为代表的地信企业等。此外,中小企业实力突飞猛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软件、信创等相关领域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软件企业。

  发展成就三:赋能作用显著,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二十年来,软件在促进全市“两化融合”不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全市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软件业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加快产业数字化发展,强力推进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取得良好成效,2019年武汉市授予“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称号,2021年武汉市入围国家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2020-2022年连续举办三届“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习近平总发来贺信,全市软件融合应用的广度加速拓展,融合创新深度不断突破,软件赋能从初步探索走向深度应用。

  发展成就四:国家级软件名片,为促进产业发展凝聚力量

  2009年武汉市入选全国首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013年武汉市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武汉洪山区)。2019年武汉市获批中国软件特色名城,成为中部首个软件名城。2021年,武汉市成功获评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成为2021年全国3个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之一。2022年,工信部正式复函湖北省经信厅,支持武汉市创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

  Part.2

  产业管理和区域布局20年

  1、软件政策

  武汉市坚持“主导,市场主体”原则,主管部门从顶层政策端大力支持软件行业加快发展,在过去的20年出台了10多份软件产业支持政策文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精神,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汇聚人才和企业资源,武汉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软件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软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2、机构变迁

  2001年,为促进武汉的信息产业发展,武汉市信息产业局应运而生,从武汉全办局抽调人员进行组建,下设市场监管处、产业处、信息化处等处室,全市软件产业由产业处主管。2009年,武汉市启动“大部制”改革,保留了武汉市信息产业局的机构设置,更名为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全市软件产业的管理职能保留在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2015年,武汉市启动新一轮“大部制”改革,机构再“瘦身”——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负责产业、通讯的处室,划归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全市软件产业短暂在武汉市经信委管理。

  2015年,市信产办负责产业、通讯的处室在划归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半年后划回,职能未变。同时,更名武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设电子信息产业处,全市软件产业由市网信办管理。2019年,按照市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挂牌成立,整合划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软件产业发展、无线电管理等职责。全市软件产业管理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管理至今。武汉市软件行业协会的主管部门也随着全市软件产业的管理机构变迁,先后由武汉市信息产业局、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武汉市网信办和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主管。

  3、园区载体

  武汉市拥有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化基地,是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的高地。现已建成光谷软件园、创意产业基地、武汉软件新城、融创智谷、大学科技园、未来科技城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建设日渐成熟,已成为武汉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核心承载区域,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4、各区发展

  武汉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布局相对完善,各个区特色鲜明,结合区内自身资源优势,在软件业布局,其中东湖高新区集聚了武汉市超过50%的规上软件企业,2021年贡献了超65%的软件产值;洪山区、江夏区、武昌区、东西湖区产值贡献分别为14.4%、4.4%、3.9%和1.7%。

  Part.3

  协会共进20年

  武汉市软件行业协会成立于2002年5月,在武汉市信息产业局的指导下,由全市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单位联合发起成立,武汉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刘经南院士担任首任会长,协会是经武汉市民政局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法人,是唯一代表武汉市软件产业的行业组织。

  协会先后由武汉市信息产业局、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武汉网信办等单位主管,目前在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主管下,致力于服务武汉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为全市软件企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协会现有会员单位超千家,涵盖基础软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信创及新兴软件各个细分领域。

  协会每年定期召开会员大会、理事会和企业家交流年会,邀请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和业内软件企业负责人共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发展,伴随全市软件业携手前行。协会在支撑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中,勤勉奋进、勇立潮头,有关工作获相关部门的肯定和表彰。

  武汉市软件行业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由成立时2人增加到17人,每年举办秘书处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团建活动,致力于打造“团结协作、奋进向上”的全市软件行业服务团队,始终围绕“为服务企业、促产业发展”的工作宗旨,努力当好全市软件行业的服务员和“店小二”,为全行业的发展贡献协会力量。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面向未来,武汉市软件行业协会将继续在各级产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广大会员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软件产业发展规划,伴随全市软件业发展新的号角,在新的历史阶段贡献新的力量,共同迈进下一个二十年。

  【:朱曦东】


发布者:永远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