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探路者团建 1年前(2023-03-10) 团建方案 73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武汉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建议”的议案收悉。我局会同有关单位认真学习议案内容,您的建议分析深入、切中要害,对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3年5月启动部省市共建中国软件名城工作以来,经过5年多的全力创建,我市于2018年8月底顺利通过工信部专家组实地评估验收。2019年3月,武汉正式获批“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称号,成为我国12座中国软件名城之一,中部地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以及唯一一座“双特色”名城(互联网+、基础软件)。

  (一)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武汉市年软件业务收入2011.1亿元,同比增长约14%,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20%,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全市聚集年软件业务收入规模500万元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2436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261家。

  (二)特色逐步形成。在互联网+方面,我市“互联网+直播”、“互联网+出版”、“互联网+语言”、“互联网+PC制造”领域的用户数、销售规模以及经济社会效益国内领先。在光通信嵌入式工业软件方面,光通信、移动通信、数控机床、激光加工等传统领域的嵌入式软件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0%,工业软件研发技术成熟,形成了一批高质量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在地球空间信息方面,聚集了7名院士,拥有以实景三维数字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在信息安全方面,在国产数据库、操作系统、可信计算、传输网网管系统等领域特色明显,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

  (三)企业持续壮大。武汉主板上市软件企业已达6家、海外上市软件企业3家,60余家企业在新三板和创业板上市。天喻信息、领航动力、佰钧成3家企业入选2019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斗鱼科技、盛天网络入选2019年中国互联网百强,其中斗鱼科技名列第30位。达梦、中地数码等9家企业入选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聚集互联网第二总部70余家。

  (四)创新日益升级。截至2019年底,武汉市软件研发中心和科研机构数量达到128家,其中包括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等1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华工科技、虹信通信、烽火通信、长飞、天喻、理工光科等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软件产业研发经费投入占软件业务收入比重达10.4%。

  (五)人才不断聚集。截至2019年底,武汉市软件从业总人数达34万人,其中本科及以上人数占比近四分之三。2000余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端人才在汉集聚创新创业。

  (六)融合显著增强。软件技术在武汉市汽车、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中广泛渗透,在生产过程控制、产品研发设计以及经营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两化融合”呈现出投入加大、领域扩展、融合加深、服务功能增强、支撑带动能力提高的良好态势。截至2019年底,全市96家企业入选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204家通过贯标认定,近1000家企业开展了贯标“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烽火通信“慧创云”被列为国家大企业双创示范,长飞光纤“光纤智能制造示范”等9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远大医药智能工厂等14个项目入选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华工激光“激光制造双创平台示范项目”等7家入选国家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

  二、我市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开展的主要工作

  市高度重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先后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发专项工作方案、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建设专门产业园区、构建市区协同发展体系,并着力围绕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业态出台规划、制订政策,全方位推动我市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工作。2019年以来,我市以获批“中国软件特色名城”为新起点,积极谋划、主动作为,着力推动了多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大力培育骨干企业

  支持龙头企业上市,斗鱼科技在美国成功上市,市值超250亿,进入湖北上市企业前十;兴图新科完成科创板注册程序,成为全省第二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积极申报百强企业,领航动力等3家企业入选中国百强;2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百强。做大龙头企业规模,海思光电子、烽火通信软件企业收入过100亿元,软通动力、物易云通、斗鱼网络等软件企业收入过50亿元,武汉腾讯、天喻信息等近20家软件企业收入过10亿元。

  (二)着力推进信创工程

  在工信部大力支持下,湖北省、武汉市共同筹建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适配基地、人才基地,国家基础软件研发中心(两基地一中心),并于去年12月中旬正式揭牌。其中我市主导人才基地筹建工作,指导市信息技术新工科联盟联合有关培训机构、高校、软硬件厂商在全国率先启动信创人才培训工作。协助承办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四季度研讨会,主办人才培养分论坛。

  (三)加速推进重大项目

  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展示中心、网安学院、培训中心一期、国际人才社区B区等已建成,今年9月正式开学;小米武汉总部项目成功封顶交付使用;华为、浪潮等我国软件产业巨头相继与我市签订专门合作协议,围绕信创等软件产业生态建设开展全方位合作。此外,我市积极参与了国家基础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等引领我国未来软件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申报工作,并以支持湖北武汉一揽子政策为契机,争取国家最大支持。

  (四)深入开展企业服务

  落实我市互联网企业享受电费优惠补贴632万元。落实市软件、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补贴资金2004.9万元。组织22家优秀软件企业参加第23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组织企业申报湖北省上市金种子企业。指导成立武汉信息技术新工科联盟,武汉区块链联盟和武汉市区块链协会等。

  (五)加紧制定政策规划

  起草《武汉市关于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初步提出打造“2+4+N”的软件产业空间和发展布局,着力发展自主可控安全软件、嵌入式工业软件、地球空间信息、互联网+,以及软件新业态等重点领域,并提出了多项配套支持政策。陆续制发了《武汉市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武汉市促进线上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关总体规划,以及《武汉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市区块链发展等专项规划。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今年是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的启动之年。下一步,我市将深化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软件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高水平编制规划

  组织成立专家委员会,找准十四五期间武汉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优势及发展方向,完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高水平建设武汉中国软件特色名城为核心,以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发展为重点,全面培育软件名园、名企、名品、名人,形成梯次发展体系健全、创新能力突出、应用成效明显的软件产业发展格局,推动武汉软件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跻身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二)积极承接国家试点

  牢牢抓住国家信创工程实施、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国家网络安全与人才基地建设、国家级信创“两基地一中心”建设等国家重要战略、重要试点、重大项目机遇,推动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乘势发展壮大,积极承接举办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数字经济高峰论坛、中国北斗应用大会等高规格全国性会议、论坛活动,策划举办全国性信创大赛,竖起武汉旗帜、打造武汉品牌。

  (三)培育发展新动能

  进一步突出软件技术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未来产业领域中的核心作用,着力培育应用场景、构建产业生态、鼓励科技创新。做好市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军企业评选,审核并发布基础软件及信息安全、行业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和软件服务外包、互联网及大数据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名单;通过协会等社团组织积极发布我市软件百强等名单名录,增强产业发展导向作用。

  (四)深化两化融合应用

  制定两化融合升级版政策体系,重点对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设备上云、平台建设、安全保障体系和标识解析体系建设等重点内容进行奖补。继续组织两化融合“平台行”活动,遴选一批5G和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标杆项目)作为典型,开展多场产业政策宣贯和业务培训。引导支持企业开展内网信息化改造,积极兑现企业信息化升级改造工程投资补贴政策,重点奖励一批技术先进、应用典型、效果突出、具备复制的两化融合“灯塔”项目。

  (五)强化信息安全发展

  以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契机,突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发展关键作用,以东西湖区国家网安基地、东湖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为两大承载区域,大力发展信息安全。聚集聚焦各类安全认证、资质认证、人才认证机构和体系,补强补齐我市软件国产化技术弱点和短板,支持国内外企业在武汉开展国产化创新研发、适配迁移、人才培养和应用落地,加快把武汉建设成为产业生态完善、核心技术领先、应用场景丰富、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我国信息安全发展高地。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0年9月15日????


发布者:莱伊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