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晚,在宁波市甬剧团建团70周年之际,“甬韵薪传——宁波市甬剧团建团70周年演唱会”在天然舞台举行。
从宁波的田间地头孕育诞生而来的甬剧,一直是宁波最具地域性和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从“马灯班”到“串客戏”,从“宁波滩簧”到“四明文戏”,从“改良甬剧”到“宁波甬剧”,甬剧的发源、演变,已走过了近200年的历史。
1952年,宁波市甬剧团正式成立,从农村乡镇萌芽,进入宁波城区,又随着“宁波帮”的兴起,流行于上海,曾发展到甬沪两地“双枝并茂”。在风雨中坚守初心,在传承中担当使命,宁波市甬剧团到今年已走过整整70年的历程。
从50、60年代的《拔兰花》《天要落雨娘要嫁》到70、80、90年代的《霓虹灯下的哨兵》《啼笑因缘》再到2000年以后的《筑梦》《柔石桥》。台上乡音流转,余音绕梁,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模式,短短90分钟的演出就俘获了观众们的芳心,感受了甬剧的魅力。
“七十年来,甬剧人坚持深入生活,坚持文艺为人民的初心,不断探索积累,走出一条自己的文艺创作道路。不仅取得了金杯、银杯,还收获了老百姓们的口碑,为甬剧团和戏曲艺术留下了一大笔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宁波市演艺集团负责人表示。
当晚,老中青三代甬剧演员轮番上台献艺,一曲曲甬剧经典唱段也向观众讲述着甬剧艺术发展70年的岁月沧桑。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甬剧关键在人。在所有现场观众的见证下,甬剧第九代传承人娄志旗以传统礼仪拜师学艺,成为了既郑健、苏醒之后,甬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柳汀门下的第三位弟子。同时,第九代传承人肖晨也行拜师礼,成为了省级非遗传承人沃幸康的徒弟。
“甬剧应时而生、顺时而变,风风雨雨70年,几度转危为安,靠的就是我们一代代甬剧人的坚守。从跟着师傅学艺,肩负起守住文脉的责任,到看着第八代第九代传承人守正创新,好作品不断涌现,对于甬剧的未来,我们都充满了希望,甬剧不仅仅是宁波的,更是中华民族的,我们甬剧人定将传承好文脉,留住乡音。”宁波市甬剧团团长吴刚表示。
记者:张雪午 通讯员:房炜
发布者:傲娇的小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