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济南市「市中区」不在市中心,而在市郊?

探路者团建 1年前(2023-03-04) 拓展培训 348

  可以看出,济南市所谓「市中区」所包含的绝大部分面积,实质上是非常偏远的南部山区,只有北部突出的一小部分勉强可以称为市区。此外,论政治中心,济南市和山东省都位于历下区。论经济中心,CBD 和西部新城都和市中区不沾边。论科教中心,山东大学的绝大部分校区不在市中区。论文化中心,也是历下区占了更大一部分。从面积上来说,济南市市中区的面积也非常大,不符合中心城区的典型特征。这是为什么?有什么历史来由或特殊考量吗?

  哥们你问这里为什么叫市中区应该站在给它起名字那个年代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看,而不是站在现在来看。50年代起名时市中区就是济南的政治中心,而且辖区内多是比较好的居民区。现在人均gdp和总量也是城区第二,次于历下,因此叫市中区没啥不妥的。

为什么济南市「市中区」不在市中心,而在市郊?

  唯一值得吐槽的点是中国的市中区太多了,没特色。以前济南城区有泺源区,还比较有古韵,结果给撤了。市中区这个名字算是败笔,历下历城天桥章丘长清都有历史渊源,槐荫这名虽然没啥渊源但还挺好听,市中就真的不大行了。

  市中区,因地处市中心而得名。在青龙桥以东还是农田的时代,市中区与历下区 槐荫区 天桥区交界的地方已经是市区了。市中区是名副其实的市中心。

  我爷爷年轻的时候,青龙桥以东是菜地,我父亲年轻的时候,东二环以东是菜地,我年轻的时候东二环以东成了cbd。

  在市搬迁至龙奥大厦之前,市位于市中区,且目前位于市中区,何来不是政治中心之说?

  上个世纪,老商埠区 大观园 人民商场是经济中心,丝毫不亚于百货大楼。

  随着城市扩张,为了统筹城乡发展,济南划分城区并未将农村地区排除在市辖区之外,所以市中区地图成了现在的样子。如果市中区仅包含北至济南站 南至千佛山的一部分,你还会觉得市中区是郊区吗?

  济南市市中区在1973年复建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济南市中心的。当时的面积大概只有这么大(因为我找不到济南历史地图,因此下图只是估测)。

  当时济南市起名相当粗暴,郊区就叫“郊区”,郊区出生的人身份证号前六位是370111。

  1978年,把当时郊区的梁家庄、陈家庄、王家庄、四里村划给了市中区,设立二七新村街道。

  1985年,市中区又从郊区拿到了六里山、七里山、玉函路等地区。这块地方在二七新村的东面。

  1987年,济南市郊区被撤销,山东省历城县被撤销改制为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郊区的七贤镇划给了市中区。七贤镇相当于现在舜玉路、舜耕、白马山、七贤四个街道的范围。

  2000年,历城区的十六里河镇和党家庄镇被划给市中区,包括这两个镇管辖的山区也一并划入市中区,从而奠定了市中区现在的范围。

  市中区真正称得上是“市中”的,只有1973年那一小块而已,南面的大片农村地带都是从郊区甚至别的县(历城县)拿的。但是在这个合并的过程中,市中区的名字却一直被继承了下来,尽管它并不是那么好听(全国市中区太多了,没什么区分度)。所以出生晚的人对市中区不“市中”有疑问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算没上面科普的那些,单说你说的那北部一小部分所谓“勉强称为市区”的地方,在80、90年代,就是市中心中的市中心。省W市W市ZF军区的所在地,坐拥大观园和人民商场两大商业中心,曾经的济南地标东方大厦,经七路和大纬二路两条绝对的主干道,济南最好的高中省实验,最好的两个初中育英和实验初中,最好的两个小学经五路和胜利大街,还有曾经济南的贵族学校外国语。东起杆石桥,西至大纬二路,南到八一立交桥,北达大观园,这一小块儿地方,就是济南曾经的核心精华区,90年代初就车水马龙华灯异彩的地方。就算市中区辉煌不再,被历下区甩开,被历城区追上,在我心里那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也永远会怀念经七纬二元宵节花灯的盛景。

  这个问题提得好!

  同学们请注意。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用现代标准来衡量曾经历史事件的案例!

  大家要牢记这种题型并学会举一反三!


发布者:奇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