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新一轮集中供地呼之欲出。
随着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集中供地计划发布,有消息称,成都将于近期发布第一批集中供地计划,而各区已陆续发布2022土地资源清单。
目前,已有武侯区、金牛区、新都区、温江区发布了2022供地计划,合计约7666亩土地,陆续浮出水面。
武侯区2022年拟上市土地资源40宗,总面积1998亩。金牛区拟上市经营性用地31宗,总面积1796亩。新都区拟上市土地共39宗,总面积约2191亩。温江区计划供地1017亩。
另据青羊区2月更新的投资机会清单,青羊区拟上市、储备土地资源 17 宗,合计约 665 亩。
房地产中期看土地,供地计划反映未来各区各板块市场潜力。已发布的土地资源清单,有哪些看点呢?
武侯区:武侯新城强者恒强
资料显示,2022年武侯区拟上市土地资源40宗,总面积近2000亩,其中商业用地与涉宅用地(住宅用地、住兼商用地、商兼住用地)各20宗。
核心为武侯新城的悦湖科技城,计划供地20宗,为所有板块中供地最多。毫无疑问,武侯区的发展重点仍是武侯新城。
在土地结构上,涉宅用地与商业用地基本平分秋色,涉宅用地散点分布于武侯新城和机投片区,商业用地则主要分布在智远大道南侧。
大规模商业用地反映出,武侯新城在经过四五年的住宅供应后,正在转向配套设施的完善,舒活片区的血液。
此外,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有3宗商业用地、3宗住宅用地和1宗商兼住用地计划供应。
金牛区:重点分布在四大片区
2022年金牛区拟上市经营性用地31宗,总面积1796亩。其中,住宅用地7宗,合计约372亩;商业用地3宗,合计约77亩;混合(住兼商、商兼住)用地9宗,合计约649亩;拟调规用地12宗698亩。
金牛区新一年的供地重点分布四个片区:蓉北第一商圈、国宾交往中心、茶花创想高地、凤凰未来新城。
值得关注的是,蓉北商圈此次供应3宗土地中,两宗商业一宗商兼住,最高容积率8.0,预计将继续打造高密度商业。在已有金牛万达、龙湖天街、保利时代等综合体集群下,片区将继续拔节生长。
加之成都站的改造,铁路总部片区城市更新ABCD标段启动搬迁、134栋房屋拆除,蓉北商圈正在打开新一轮成长空间。
另外,本轮供地计划中,金周路TOD浮出水面,合计供应土地6宗,总面积295亩,容积率均不超过2.0。
新都区:向北向东扩散
新都区2022年预计上市土地资源39宗,合计约2191.17亩。
其中,新都中心城区及其他重点区域10宗,599.97亩;成北新消费活力区22宗,1166.45亩;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7宗,424.75亩。
根据成都市产业功能地图2021版,成北新消费活力区位于北五环之外,与德阳、彭州接界,规划建设面积为22.8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大港区和成德经济走廊的现代服务业集聚高地,天府百里中轴(北延线)消费中心。
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位于成都北车站附近,即新都石板滩板块,向北对接青白江。
从新都的土地供应看,在核心区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新都亦有向外围扩散的趋势。新都北、石板滩都是供应大户。
温江区:六大组团齐上阵
另据媒体报道,“幸福温江·美好之城”——温江区投资推介暨城市机会清单发布会上,来自前锋组团、国色天乡组团、三医小镇组团、合江组团、金马组团、康泉组团六大区域的11宗纯宅地也将重磅亮相,总面积达1016.86亩。
青羊区:源城、新城同步发力
根据青羊区投资指南,青羊区拟上市、储备土地资源17宗,合计约664.83亩。以三环为界,分为源城片区和新城片区。
其中,源城片区10宗(拟上市土地4宗,储备土地6宗),均为商业用地,合计面积约316.44亩。新城片区7宗(拟上市土地6宗,储备土地1宗),包含1宗住宅用地、3宗住兼商用地、1宗商业用地、2宗工业用地,合计面积约348.39亩。
不过,据买房菌了解,此次投资指南其实早于2021年9月就已发布,新版只是更新了资料,并不代表这17宗土地为2022年上市土地。
锦江区:开发转向三环外
锦江区虽然没有发布最新的2022供地计划,但锦江区去年曾发布过一版5年供地计划。按照其计划,锦江区5年内将供应6607亩土地。其中白鹭湾新经济小镇、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锦江片区、三圣乡驸马片区、潘家沟片区和琉璃厂片区都是供应大户。
2021年,锦江区预供应土地880亩,实际完供应689亩,完成率78%。其中集中供地三批次累计供地7宗,合计320亩,主要集中在白鹭湾和三圣乡。
不难想象,随着核心区土地供应枯竭,锦江区未来的重心在三环外,而白鹭湾刚刚开闸,金融城三期、琉璃厂、潘家沟等片区等都尚未启动,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成都土拍政策会调整么?
随着各区陆续公布供地计划,成都2022首批次集中供地也渐行渐近,关于供地规则可能调整的猜测也在市场不断发酵。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厦门、青岛、武汉、福州等城市均已公布集中供地计划。相比于2021年,各大城市纷纷调整了出让规则,比如武汉首批次集中供地从全年3批次调整至4批次,北京、厦门等则在竞价规则上做出了调整。
北京在“定品质”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摇号+定高标”的竞价规则。
所谓“摇号+定高标”,指当土地竞价达到合理地价上限时,若进入现场摇号环节,参与摇号的企业须同时提交《高标准住宅建设承诺书》。也就是说当房企以摇号形式竞得该地块后,房企当以《高标准住宅建设承诺书》中所规定的标准为最低标准进行项目的建设。
青岛与北京类似,采用“限地价、竞高标准建设方案、摇号”的竞价方式。
厦门同样优化竞买规则,沿用“限房价、限地价、定品质+摇号”的竞价方式。同时避免以竞配建、竞自持等方式增加项目成本,统一采取地价“熔断”后以“摇号”方式直接确定竞得人。
苏州土拍政策也有所调整,保证金比例或将从去年三批次时的30%,进一步下调至20%,并对付款期限适当进行放宽。
总体而言,各大城市在土拍规则上都趋向于宽松,适当放宽房地价差,维持房价和地价的合理预期,降低开发商准入门槛,提高限价房建筑品质,在保证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更有效满足购房者的合理需求。
参考各大城市经验,成都集中供地规则依然有调整的空间,接下来供地规模、供地节奏、竞买规则是否有变化,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发布者:儧罡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