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再谱人才“欢乐颂”:组团出门“揽才”将机制化、常态化

探路者团建1年前 (2023-01-30)拓展培训54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江然

  ◎每经记者 江然

成都再谱人才“欢乐颂”:组团出门“揽才”将机制化、常态化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入川建蜀汉,把最好的时光,献给最重要的事业;两千多年之后,一纸“招兵买马令”再从位于天府之国的成都传出,愿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2016年5月14日,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城市行、高校行、海外行”系列活动首站在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其目的是帮助成都市重点企业引进技术研发领军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高精尖缺”人才和顶尖团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种出门招揽人才的做法将形成制度、常态化,达到每季度一次,在营销“创业天府”城市品牌、推介人才政策的同时,塑造城市品牌,形成成都聚集人才的强大声势。

  2016年4月,李克强总理调研成都双创工作,为当地双创氛围再添一把火。而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成都就已推出“人才新政十条”,设立了20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对高层次人才单笔最高综合资助可达“一个亿”。成都希望借此进行一场“人才西南飞”的试验:用市场化的方式吸引人才,用创业支持机制留下人才。

  ●“安逸得很”和“巴适得板”

  5月14日下午,应聘者李先生已经在老肯医疗的招聘展位前坐了40分钟,排在他身后的求职者有点坐不住了。他们都希望尽可能早地了解这家医药领域细分行业的佼佼者。

  和老肯定医疗一样,参与这场招聘会的“甲方”均来自最近双创氛围火热的成都。应聘者则与李先生的境况相似,在一线城市深圳打拼多年。

  当天,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城市行、高校行、海外行”系列活动首站在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现场被浓厚的求贤气氛包围。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创享天府智汇成都’。”主办方介绍,“创享”谐音“创想”,表达了成都与创新创业人才共谋发展的愿望;“智汇”意欲展现成都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气度和胸怀。

  形式上则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当地人才发展促进会和国内知名人才中介组织,帮助该市重点企业引进技术研发领军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高精尖缺”人才和顶尖团队。

  成都的大手笔让到场者感到诚意十足。“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还在深圳这么好的地段、这么好的酒店推介城市。”在环保领域从事多年的王博士说,留学德国的他这次专程从广州赶来,因为成都一家有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刚好需要一位负责海外业务的副总裁。

  令他印象深刻的,还有颇具地方特色的“推介词”:“安逸得很”、“巴适得板”(两者意思都是指给人的感觉很好)。

  “成都有句口头禅,叫‘安逸得很、巴适得板’,这也是成都悠闲舒适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推介者一张口解释,便引来现场一片笑声,“成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旅游组织授予的世界美食之都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已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首位。”

  两句口头禅的内涵颇深:火锅店里的麻辣鲜香、茶馆中的恬静淡雅和工作中的一张一弛在成都奇妙融合。成都同时也是一座幸福创业、安逸工作和生活的城市。自去年起,双创火苗在这座城市迅速燎原,也燃起了其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双创的核心是人才。”成都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副处长黄庆说,“人才带来的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要能够落地、项目化、产业化。”

  ●外出“揽才”常态化

  为了吸取更多人才加入,成都从2016年将开始“走出去”:开展“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城市行、高校行、海外行”系列活动,组团赴国内一线城市、著名高校或海外人才聚集地招揽人才。

  “三个领域也可理解为三类人群。”黄庆说,“城市行,基于产业发展,针对的是有工作经验、成熟的人才群体;高校行意在高校产业成果转化、高校专家学者能够成为成都各个行业领域的智库、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海外行则瞄准紧缺高端人才。”

  “最后达到一季度一次(活动),形成制度、常态化。”他表示。作为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活动自然也肩负起“营销‘成都创业、创业都成’的‘创业天府’城市品牌、推介人才政策、宣传人才环境、塑造城市品牌,形成成都聚集人才强大声势”的使命。

  实际上,深圳作为活动首站,成都做了针对性极强的设计:既考虑了当下发展需求,也着眼于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兼顾深圳这座城市的产业发展特点及人才构成。

  “第一是行业互补。针对成都希望发展的和发展中存在一定薄弱环节的行业,重点招揽急需人才。”黄庆解释说,“第二则是已有的优势产业,需要提档升级、做大做强,要靠更高端、有创新意识、前瞻性的人才进行引领和支撑。”

  成都也正为人才谱写一曲“欢乐颂”。2016年,成都推出了“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其中一个创新,就是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科技成果“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管理新模式,明确职务发明收益70%归发明人所有。

  今年2月,成都又出台了“人才新政十条”,设立了20亿元人才专项资金,对高层次人才单笔最高综合资助可达一个亿。成都希望借此进行一场“人才西南飞”的试验:用市场化的方式吸引人才,用创业支持机制留下人才。

  “这既是人才政策的创新,也是一种‘集大成’。在双创背景下,把政府多个部门的人才政策集成运用。”黄庆表示,“比如每年要遴选5个团队,综合扶持五千万,同时还要提高资助额度,下一步在政府引导下,把区县、社会资本融入进来,共同进行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和引领。”

  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确定了首批共28个双创基地,成都市郫县、四川大学入围。

  ●成为“蓉漂”一员

  在成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外来人才都对这座城市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兴建都江堰开无坝引水之先河的李冰,还是设立石室精舍创中国公学之肇始的文仲翁,都是“外来和尚”。

  “按照我们现在的话来讲,他们都是‘蓉漂’。”成都市政府主要领导说,他们以自身的远见卓识和雄韬大略,创造了成都辉煌的过去,也奠实了天府之国发展的根基。

  接下来,成都将进一步朝着“区域性创新创业中心”的目标迈进,人才自然不可或缺。“人才新政大背景下,成都能够找到机会。打造创业者天堂,成都应该把城市幸福指数高、生活成本性价比高、自然生态条件好等优势文章做足,并把短板补齐。”黄庆说。

  事实上,这次深圳行已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本次求职者中,川籍求职者仅占大约四成,“也就是说来深圳创业的人去成都看看的意愿也很强。”这个比例是地方官员没有想到的。

  王博士则表示,8年前在广州创业,因为广州是个包容的城市,有无限可能。如今选择中西部中心城市成都二次创业,也是因为“在很多方面,成都和广州类似,包容性强。”

  对于应聘者小陈而言,成为“蓉漂”一员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归属感更强。”他说,在和招聘方进行了长达几十分钟的沟通后,他表示“如果相互感觉满意,就欣然加入‘蓉漂’大军。”

  实际上,成都的潜力已经开始显现。成都作为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点和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城市,当前正面临着天府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历史机遇。

  尤其是去年以来,成都依托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大力实施“蓉欧+”战略,TCL、戴尔、飞利浦、联想等多家企业已明确表示将把适欧产能转移到成都生产。此外,成都还正加快推进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新机场建成后,成都将成为继北京、上海后国内第三座拥有“一市两场”城市。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今年6月即将举行的“创交会”上,还将设立“创业天府·海创会”活动,专门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目前已有来自世界顶级名校的团队主动联系欲参加路演。

  5月12日,第22场银行业新闻例行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平安银行副行长赵继臣以“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为主题,介绍了该行供给侧改革思路、取得的成果以及该行围绕国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支持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具体举措。平安银行医疗健康文化旅游金融事业部总裁成建新、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石明华等出席发布会。

  在国家推动以结构调整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过往基于需求侧的粗放经营方式已难以为继,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业态对金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安银行看来,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要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就必须充分发挥金融资源投向的引导作用,银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它既是银行业对当前国家政策的呼应,也是实现银行变革转型的客观需求。

  近年来,平安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智慧经营模式,以“跳出银行办银行”等带有鲜明供给侧改革特征的经营理念,业绩取得了快速增长。以2015年为例,平安银行是唯一实现行净利润双位数增长的全国性上市银行,其贷款增速、存款增速均居同业前列。另一方面,平安银行收入结构持续改善,中收占比提升至2016年一季度的33.18%。同时,银行成本收入比持续下降,资产负债结构大幅改善,净利差、净息差持续逆市提升,银行经营日趋健康。

  加快自身产能出清商业银行有所为、有所不为

  为支持国家调控过剩产能,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平安银行一直大力压缩“两高一剩”过剩产能授信,严控重点过剩产能行业,截至2016年一季末,平安银行“两高一剩”贷款压缩至137.76亿,较2013年年初下降58%;重点过剩产能行业贷款占全行贷款比例压缩至8.56%。

  在严控两高(高污染、高耗能)及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的同时,平安银行腾挪出大量的信贷资源投向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行业、新兴产业,甄选了节能环保制造业、服务业、清洁能源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绿色建筑行业等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并逐步建立绿色审批通道专项支持。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该行支持绿色信贷额度550.38亿元,低碳金融授信余额达3006.61亿元。

  此外,为顺应国家“互联网+”战略的要求,平安银行致力于推动“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产业金融生态圈”的同步发展,以“互联网”+“物联网”支持小微企业、个人用户和产业链客户,以“橙E网”、“贷贷平安”、“新一贷”三大重点平台为互联网、产业链、实体商圈等多类双创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创新产业基金模式支持重大项目和国企混改

  据了解,从2014年开始,平安银行全面开展产业基金战略布局,短短两年时间里,平安银行产业基金累计签约项目逾700个,签约规模超过2万亿元,落地出账规模8208亿元,70%以上投向民生基建、国企改制和产业升级。

  仅在2015年平安银行就实现产业基金投放规模超过5000亿元,其中大量投向政府国企金融、公用事业建设、棚户区改造、三旧改造、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并落地了昆明交通产业基金、沈阳中德汽车产业园基金、重庆国资负债管理基金、郑州航空港产业基金等一系列典范案例项目,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及支持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016年以来,平安银行在过往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整合了“供给侧改革类产业基金”系列产品,将更大力度地加强对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响应与支持。

  地产事业部+消费金融:支持地产去库存、调整供给结构

  对于国家重点关注的房地产去库存,平安银行提前布局,通过“专业化、集约化”管理,在支持国家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务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自身业绩的迅速提升。

  2013年,平安银行地产金融事业部正式成立,作为该行“事业部改革”后成立的首批行业事业部,该事业部深入研究行业发展特点,通过“专业化、集约化”的服务,促进房地产业务健康发展。事业部注重区域性、结构性的供给,聚焦一二线城市投资,释放有效供给;压缩库存大、去化慢城市的地产投资,通过差异化的信贷策略,促进房地产业务的调整与良性发展。截至2016年一季度,平安银行地产金融事业部管理资产规模2162亿,成立分部24家。在业务类型上,以改善型和刚需住宅项目为主,积极参与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助力新型城镇化进程。

  在零售住房业务领域,平安行积极优化按揭业务的流程,提高按揭业务的审批效率。2016年,平安银行在“易贷e通平台”实现了房贷业务的线上化,客户只需登录APP即可线上申请贷款,无需手工填写和提供资料复印件,以拍照上传取代了原件审核、复印件扫描流程,提升了申请的便捷性,实现了随时随地申请、现场审批、当天放款的目标。

  深化事业部改革满足客户全方位金融需求

  在支持民生和消费升级方面,平安银行通过行业事业部和产品事业部,以专业金融服务“医、食、住、行、玩”等与百姓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不断推进资源跨界整合,积极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

  通过事业部改革,平安银行大大提升了对于重点行业、主流客户的研究了解深度,得以根据行业属性、客户特点,针对细分行业的客户需求,设计包括咨询、融资、平台搭建、技术支持、资源整合、交易撮合等方式在内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大大提升了金融供给的有效性,为“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强大的行业金融专业支持。截至2015年末,平安银行行业事业部和产品事业部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5000亿元。

  以该行医健文旅事业部的“平安文旅荟”模式为例,2015年,平安银行与华谊兄弟、大连海昌、砂之船艺术、奥特莱斯、艺术北京、碧桂园共同发起了“平安文旅荟”,针对各类主力消费人群,通过整合“大消费、大休闲”产业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集聚国内高端旅游、休闲、消费产业资源,搭建起业态互补、客流共享、风险共担的区域文化旅游商业生态。

  据平安银行介绍,“平安文旅荟”的创新之处,对消费者来说,是解决了平常下班以及周末无处可去的问题,在城市中心以及城市新区都有了可以“旅游、休闲、体验、消费”的目的地。对企业来说,在平安文旅荟的平台上,可与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共享客户,加速商业生态培育。同时,大家一起拓展有很好的协同效应,既受欢迎,也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对地方政府来说,通过引入平安文旅荟,一下子就能引入多个行业龙头企业,“人流、物流、消费流、信息流”会迅速活跃起来。对银行来说,它突破了传统银行服务客户的限制,变革“银政企”合作模式,主动创造细分市场并锁定融资份额,发挥事业部“专业化、集约化、跨区域”优势,打造了该行营销行业龙头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平安银行表示,推动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形势下,银行经营者所作出的全新探索和尝试。未来,平安银行将全面考量该行的资源禀赋和内外环境,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改革策略,在实施中科学决策、系统引导、把握节奏,既要从上到下实现思想和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要激发市场端的供给活力和服务水平,更要通过中后台的管理变革和机制优化,形成集成化、系统化的整体作业模式,为银行供给侧改革的真正落地铺平道路。


发布者:上校的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