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企业组团出海再签3份重磅协议,涉技术转移、人才引进、出海平台建设

探路者团建 2年前(2023-01-18) 拓展训练 61

  最终,成都天创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拿到了700万欧元的采购意向订单,成都晶宝时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拿到了500万欧元的采购意向订单,意向采购金额共计1200万欧元,专精特新企业家俱乐部还与欧洲华德公会双向挂牌,授权对方在各自领域内开展相应业务,为今后长期合作打下基础。

  ▲在中德科教园参观访问洽谈

成都企业组团出海再签3份重磅协议,涉技术转移、人才引进、出海平台建设

  一份“开胃菜”,预示着参访团的“开门红”。本周迎来重头戏,专精特新企业家俱乐部签署3份更具重量级的协议。

  第一份,是与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将推进设立中欧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需要不断向上攀登,在国内自主研发的基础上,仍然需要国际的前沿技术。中欧技术转移中心将带动成都乃至全国的优质中小企业出海,与德国的企业高校合作,实现技术成果的转移。在专精特新企业家俱乐部CEO金石的构想中,未来可以实现这样的场景:比如欧洲实验室的产出成果没有投入市场,被中国企业看中后就可以通过中欧技术转移中心的平台,把技术资产以专利授权、合作研发的形式推出,让欧洲技术变为中国产品,实现大规模商品化运作。

  第二份,是与德国大唐华文学校、同济大学校友会德国分会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将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站。金石表示,类似的合作备忘录还会源源不断地签署,因为不同合作方会覆盖不同的人力资源,随着合作方的扩大,希望在德国布下“天罗地网”,只要有意愿到中国和成都来发展的技术人才、创新人才、工匠人才 ,都能找到对接渠道。

  第三份,是与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签署的合作备忘录,通过常态化的会议展览,搭建让中国企业出海德国和欧盟的平台。金石表示,接下来会制定细化思路,帮助中国企业通过在欧洲参加会展活动,开发代理商、经销商网络,让准备好全球化业务的中国企业在欧洲拿到更大成果。

  谈感受

  困难太多,但成都企业最不怕挑战

  一周的参访,成都的企业代表们感受如何?

  前所未有的困难,又前所未有的振奋。

  困难在于时间的紧凑。临近国外圣诞假期,必须挖掘在德国每一天的价值,才能让企业有收获。金石告诉记者,参访团成员们并不是到德国才开始工作,而是人在成都时就对企业做了梳理和定位。首日签署的1200万欧元的意向采购协议源于前期的充分筹备,通过定位两家重要企业,事先发给德国的关系网络,并对产品技术优势进行调研后得到预估结果,最终促成了签约。

  尤其艰难的是参访团抵达德国后就遇上了暴风雪和疫情,成员们陆续出现发烧等症状。“一边生病一边确保压力之下不掉链子,特别苦也特别有趣。”金石笑说,德国的风冷到骨头里,大家不断从这个点位到下一个点位“卡”着时间拼,赶上饭点就随便吃点东西对付,成都企业的“拼”让一向以努力工作著称的德国人也印象深刻。

  振奋在于潜在的机遇。在中德科教园,专精特新企业家俱乐部与同济大学校友会德国分会一拍即合,打算在成都和海德堡打造双城展会品牌,让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和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面对面交流。未来,一大批以“科技创新重塑工业制造、以单点聚焦带动产业链条、以工匠精神实现产业自强”的“小而美”们,将在交流互鉴中走向壮大。

  金石还注意到,成都的清洁能源企业未来或将在欧洲找到市场。“这是历史性的机遇,我相信只要成都企业敢于走出国门,一两天之内我们就能帮忙对接到客户。”

  事实上,首日签署意向采购协议的成都天创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和成都晶宝时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着手协议的落实。

  “当然会有挑战,开始做海外市场可能会涉及到交付不一样、标准不一样、习惯不一样,这些都是挑战,”金石表示,与企业交流下来,大家普遍感受到出海之行有着意外之喜,带来信心也带来挑战,“但成都企业最不怕的就是挑战,挑战也是机遇。”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 柴畅


发布者:儧罡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