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末经济 《“沉浸式”社交时代》 |成都故事

探路者团建 2年前(2023-01-15) 拓展培训 57

  成都故事

  Chengdu Story

新周末经济 《“沉浸式”社交时代》 |成都故事

  摄影/韩杰

  在成都,年轻人正在沉浸式场景中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这种全新的沉浸式社交圈正在重塑城市的场景与生活。

  沉浸式,一个因虚拟世界和剧本杀而被熟知的词汇,正在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年轻人是这些新场景的首批体验者。他们不仅在其中找到多感官刺激创造的情绪价值,还能在沉浸式生活场景中达成消费的快乐。在这些新奇体验触发新经济的背后,其实是社交方式的升级,年轻人正在沉浸式场景中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这种全新的沉浸式社交圈正在重塑城市的场景与生活。

  从剧本杀到城市场景的进阶

  摄影/韩杰

  如今在成都,沉浸式场景的营造不再只属于剧本杀、先锋戏剧,在社区营造、街区 规划和公园城市建设都能看见沉浸式空间。如果,你打开任意一个浏览器,在搜索栏敲下“沉浸式”三个字,还会出现更多答案。以沉浸式为名目形成的组合词,其出现的频率之高,横跨文化、娱乐、科技、游戏等众多领域,似乎万物皆可沉浸式。

  对于被称为“数字游牧民者”的 Z 世代来说,Immersion(沉浸式),这个在虚拟世界被他们熟知的概念,将在真实的生活场景给他们带来新的社交体验。相较于剧本杀这类线下游戏,城市中飞速生长的沉浸式生活场景,通过环境空间和情景的塑造满足年轻人的社交刚需。

  其中,最典型的沉浸式城市空间就是社区小店。

  玉林老街巷在经过新建外立面、重新划分道路界面等硬件更新后,社区小店编织着玉林的烟火气,成为老街生活的新提案。在玉林芳草街街头,喜玉饺子酒的小店里坐得满满当当。作为一家人气小店,在国庆假期前来打卡的人几乎比往常多了一倍。

  社区小店的空间设计都在营造松弛的氛围,暖色灯光、随性的室内陈列方式以及自来熟的主理人都能消解人们踏入新空间的陌生感,就像走进了朋友家的客厅。这种沉浸式空间营造的方式就恰如《设计的法则》中所言,一个沉浸式场景的最佳效果就是:“让人专注于当前的目标,在由设计者营造的情境下忘记真实世界的情境。”而以心理学视角看,沉浸式场景的最佳体验效果正好和“心流”理论相对应,它能够触达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

  对于重视“情绪价值”的 Z 世代来说,就像他们曾经拥抱不同属性的剧本杀一样,年轻人正热衷于尝试城市中新生的沉浸式场景,从而寻找全新的社交机会。

  成都三色路的 woodpark 轻极限运动公园,算是陆阅川最喜欢去沉浸式运动公园之一。从公园精致的配色到泵道两侧的街头涂鸦,都在吸引成都 Z 世代的滑板爱好者,重要的是 woodpark 陆冲(陆地冲浪,简称“陆冲”)场地质量算是目前成都同类场地公园中第一梯队。同时,陆阅川作为一名拥有 539.6 万粉丝的旅行博主,他在社交平台中发布的三条关于在 woodpark 陆冲消息都有很高的关注度。除了会详细介绍场地特点和周边设施外,那条穿着潮服玩陆冲的分享更是获得了 1 万的点赞数。

  摄影/韩杰

  像陆阅川这样的KOL,他们关于新空间的分享对年轻人来说,不仅是简单的种草,更像是筛选器。通过自己喜欢的博主的分享,他们期待的是在空间中偶遇同好,得到在群体中的身份认同。

  除此之外,“沉浸式”设计离不开文化主题和精神内核,通过场景为生活中的小事创造仪式感,也能让参与者获得清晰的身份属性和群体认同。

  随着天气转冷,“围炉煮茶”已经成为社交平台中最热门的话题,根据抖音平台的数据显示,从2022 年 11 月起,关于此话题的月播放量已达 8.9 亿次。这个源出于云南本土生活方式“火塘烤茶”的复古喝茶方式,似乎已经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冬天第一杯煮红酒”并称为当下年轻人的“秋冬仪式感三件套”。

  有数据显示,成都这座“泡在茶汤里的城市”,有超过 20000 家各式茶馆,其中提供“围炉煮茶”服务的约有上千家。而这一冬日消费新方式不仅存在于茶铺和各类新中式茶馆,也出现在一些咖啡馆、音乐餐吧的产品列表上。

  如今走在成都的街头,还有更多场景正向沉浸式空间发展。在 2022 年冲上热搜的源野 regular 商业街区、大源中央公园篮球场、更新后的华兴街都开始营造出了沉浸式的街头氛围。源野通过吸引本土独立小店、原创品牌和潮牌,极大地提高了商业街区的时尚指数,打破了传统商业街区综合性和全龄段友好特性,让聚集的群体更加纯粹。而大源中央公园的篮球场则是以街头篮球文化吸引更多小众爱好者。

  在什么样的场景中交朋友

  摄影/韩杰

  年轻人之所以对城市中新兴的线下沉浸式空间有巨大热情,原因是在他们眼中,线下沉浸式和元宇宙中的沉浸式相似,他们可以用社交角色营造专属场景。即使同处一个公共空间,沉浸式场景也能够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社交空间。成都正为年轻人的社交提供更多机会。

  2023 年是梅竹接触路亚运动的第四年,她已经进阶为有一定钓鱼技巧和知识储备的爱好者。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冲锋衣、运动裤、户外鞋也成为了她的主要穿搭。特别是在 2022 年,梅竹的主要消费都和路亚有关,新购入了三把鱼竿和 30 个不同类型的假饵,并计划购入一辆皮卡,作为户外野钓的专用车。

  梅竹说:“我不算狂热的装备党,身边的资深玩家对钓竿、轮座和鱼线都有很高的要求。”其实,运动本身就是“种草”的过程。2022 年 11 月,她曾给自己的几个朋友成功种草了路亚运动,当她拿出自己一个装满假饵的工具箱,向她们一一介绍用法时,很有成就感。

  对于热爱运动的人来说,大部分购买冲动是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离不开朋友间种草。无论是梅竹还是其他运动爱好者,消费都是社交中的重要属性。新的活动能够促进城市中社交场景的不断生长,也是年轻人完成朋友圈相互交集的过程。

  一个爱音乐的人,和一个玩滑板的人可以通过一次露营活动结为朋友。于是,两个人又一起逛市集、摆摊,再认识新的朋友。

  摄影/行走的强子

  2022 年的夏天,望平街武成门桥的小市集只在夜晚出现。晚上六点过,这条 50步就能走完的小桥两边,马上就摆得满满当当。说起桥上还有一个摊位:摊主席地而坐,自称“街头心灵导师”,面前放满了大小不一的瓦楞纸板,上头写满了关于生活的语录,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摊主叫阿枫,在摆摊之前他用 7 年时间经营了一家滑板店。作为一名狂热的滑板发烧友,他除了卖滑板之外,还卖一些自制旧滑板改造的衍生品,从汽车方向盘到手冲咖啡壶,甚至到简易猫窝都有可能出现在他的店里。

  而他为什么会成为武成门桥的野生摊主,要从 2021 年在四姑娘山露营时,认识一个叫郭郭的女孩开始说起。郭郭是一个“90 后”,是名游戏渲染师,除了爱逛市集和四处旅行外,去音乐节也是她的爱好之一。2021 年,她喜欢的一个四姑娘山露营地“深林召唤”正在举办小型音乐节。就是在那里,阿枫和郭郭成为了朋友。直到 2022 年的夏天,郭郭知道了武成门桥的小夜市,便向阿枫发出了摆摊邀请。

  在成都,阿枫和郭郭的相遇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缩影,以人为原点能投射出一张张复杂的社交网络串联城市场景。城市中不断生长的新场景正在为兴趣广泛的年轻人创造丰富的社交空间。而在年轻人眼中,成都更像是一个不断生长的社群,沉浸式的社交理念正在改变这座城市。

  城市,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圈

  摄影/韩杰

  年轻人对社交问题的关注度,从 2022年的热词“社交恐惧症”延伸出的各种社交类型就能略窥一二。但无论是被贴上“社牛”还是“社恐”的标签,在城市中生活的年轻人都渴望用社交方式重塑城市的形态。他们正在构建一个富精神化、去中心化的城市空间。

  Z世代的人群,不少对探店抱有极大热情,对这部分人来说,城市不再是一个地理空间,更像是一个待完成的探索清单。他们可能对 10 米范围内的邻居一无所知,但对于市中心网红店的开业时间一清二楚。就好像文艺青年不会错过茑屋书店开进成都的盛大时刻,咖啡爱好者一定会去一环路的 IN3咖啡定制工厂一探究竟一样。

  人类学家项飙提出“附近的消失”概念,提醒人们警惕沉溺于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性,要么将目光投向非常近处的自我,要么只关心宏大遥远、作为整体的世界。从而忽略了介于两者之间只有 1 公里,或是 3 公里的“附近”。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即使“附近在消失”也没有让他们在当下产生恐慌。他们享受离开生活半径,探索新空间的快乐。

  同时,这些热爱打卡探店的年轻人也热衷于线上平台的社交方式,反向思考那些“生活在别处”的期待。如今,公共精神与人文温度也不断注入虚拟世界,未尝不是人们切入“附近”的另一种新型方式。

  除此之外,年轻人还在城市中寻找依靠精神层面的契合所带来的富足之感。社交是高效社会的反向追求,城市场景在沉浸式社交的筛选下,那些需要等待、进程包含参与感的“慢空间”变为了城市的高地。

  还有一类年轻人,他们的沉浸式社交只投射在虚拟世界。在城市场景中,他们渴望寻找让人内心平静的“第三空间”。他们愿意去自习室看书、去一人食餐厅吃饭、去城市洞穴这样的空间与自己对话。第三空间,是以物理场域的转换来唤醒精神层面的共鸣。

  有社会学家曾提出,当社会发展进入现代化后,社会原子化是不可逆的趋势,个体生存更加独立。就如同《独自打保龄》一书中所担忧的一样,社会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人际关系变得疏离,人们更加在意个人得失,陷入利己主义的小圈子。

  但随着沉浸式社交环境的完善,个体原子化生存的同时,也在逆原子化寻求社交与连接。无论是城市场景还是虚拟维度,年轻人正在沉浸式场景中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对他们来说,在成都,城市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巨大社交圈,万物皆可沉浸式。社区小店是客厅场景的延伸,城市市集能够满足他们的沉浸式消费体验。这种沉浸式更是群体间的筛选,是城市这个物理场域提供的精神化社交空间。

  节选自《“沉浸式”社交时代》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1月新刊

  新时代的成都

  讲述着

  无数个“想象之外”的故事

  在这里

  以锐度洞察城市精神

  以深度探知天府文化

  2023

  《天府文化》

  全年杂志征订

  直接拨打订阅热线电话

  028- 86624841,028- 86763285

  邮局订阅

  邮发代号:62-627

  成都市区销售渠道

  方所书店、言几又书店

  西见书集、布克书店、散花书屋

  钟书阁、三联韬奋书店、成都书房

  撰文?|?李柯薪

  排版?|?毛瑞

  审校?|?毛瑞?张伟?柯箐

  策划·监制?|?苑海辰


发布者:歪瑞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