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有什么值得去的地方?

探路者团建 1年前(2023-03-14) 团建方案 63

  师院附中啊啊啊?里面的山西大学堂可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大学堂之一(另外两个是京师大学堂和北洋大学堂)。外观庄严肃穆,内里冬暖夏凉?

  在附中不远处就是崇善寺和文庙、

太原有什么值得去的地方?

  附近还有一个万寿宫,只不过年久失修,后来的保护工作因为钉子户一直进行不下去。。。

  话说这三个地方都在市中心!!!连起来步行一圈用不了二十分钟。。。

  哦对了,还都不收门票

  迎泽片区:

  【历史】纯阳宫、崇善寺、太原文庙、永祚寺(双塔寺)

  【现代】五一广场、柳巷、文瀛公园、迎泽公园、食品街

  河西片区:

  【历史】山西博物院

  【现代】汾河公园(21世纪初的简单风格)、中国煤炭博物馆、山西地质博物馆

  北城片区

  【历史】拱极门

  【现代】森林公园、汾河湿地公园、龙潭公园

  南城片区:

  【现代】长风商务区【含太原市美术馆、山西省图书馆、太原市博物馆(未开放)、山西省科技馆、山西大剧院、煤炭交易中心】、汾河公园(2010年左右园林风格)

  晋源片区:

  【历史】晋祠、蒙山大佛、天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太原明清县城(在建)

  【现代】晋阳湖公园(在建)

  北郊片区:

  【历史】窦大夫祠、青龙古镇(半开放、半开发)

  总体上讲,迎泽片区、河西片区、长风片区、北城片区处于市区交通范围内,通达度较好,城建设施更加齐全。由于太原市整体为南北长、东西窄的河谷城市,北郊片区与晋源片区相对太原市区更加玄远,通达度不佳,故前往晋源与北郊时,需要早起早走。考虑到晋源区古迹较多的情况,深度游游客可考虑在晋源区晋祠镇住宿一夜。

  迎泽片区中的景点,五一广场周围的三座寺庙道观计一天、偏东山的永祚寺计一天、迎泽公园及晋商博物馆计一天,餐饮可在柳巷与食品街解决。

  河西片区中的景点,省博一天为宜、煤博半天为宜、汾河公园中部(迎泽桥)可穿插其间,餐饮需向西到千峰路附近或向东过河到桃园路或向北到漪汾街解决。

  北城片区中的景点,因为较为分散,拱极门与龙潭公园可一天,餐饮可在万达解决。森领公园与湿地公园需一天,餐饮可在胜利桥东解决。

  长风片区中的景点,一天便可,可在长风商务区平台下方的国贸第六馆解决。

  北郊片区中的窦大夫祠在中北大学附近,如果对大学校园感兴趣的话,可以专程用一天时间逛中北大学和窦大夫祠,餐饮可在中北大学解决。青龙古镇在太原北城与阳曲县之间的阳兴大道上,为晋商出太原向晋北的一个中转站,因周边了无景点集群,且交通不便,故需专程一天游览,需慎重考虑,建议自驾游从太原到晋北路过时游玩。

  晋源片区为晋阳古城所在,古迹景点较多,建议提前一天晚上到达晋祠镇居住,晋祠一天、天龙山一天、蒙山一天,共计需三天,好在2016年12月刚刚开通了串联几个晋源区景点的公交车,比以前游故晋阳方便了许多。

  上述攻略为全面深度太原游推荐,建议取舍选用。

  如若对人文历史景点感兴趣的话,建议以纯阳宫、崇善寺、文庙、永祚寺、拱极门、省博、晋祠、蒙山、天龙山为主,其他景点考虑时间安排再行添加。

  如若对现代城市风貌感兴趣的话,建议以汾河公园、柳巷、食品街、长风商务区为主,其他景点考虑时间安排再行添加。

  太原相关回答联动:

  太原与一线城市的差距主要在什么地方? - 寒鲲的回答 - 知乎在太原玩,住在哪里最方便? - 寒鲲的回答 - 知乎如何评价太原这个城市? - 寒鲲的回答 - 知乎寒某的相关Live入口:

  山西古迹深度游系统化攻略

  太原市图书馆呦

  地上六层,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53066㎡,为全国第三大图书馆。由中国建筑设计院崔恺院士领衔设计,内部装饰以“书宅大院,中式风格”为总基调,秉承中国书院和三晋院落风格品质。

  馆内设有社科借阅区、亲子阅读馆,数字阅览区、自习室等60个区域。提供文献查询、数字阅览、自助借还,以及定题跟踪、信息开发、远程阅读、自助复印、教育培训等全方位服务。

  太图还开设了浓郁中式风格的古籍阅览区、以三晋院落建筑风格围合的专题文献馆,还有亲子故事区,手工区、3D打印区,数字体验区、影音鉴赏室、多空间实时共享公开课堂、书画创作研究室等多个特色创新服务空间。

  馆内定期举办读书会、沙龙、讲座、展览等多种形式的读者活动。

  最近市图新开放了集贤堂、太原书院、青主书斋(好像都是古籍善本之类的)和马克思主题书房,我还没有去看,这里就没有照片啦,欢迎大家来探索呀:)

  首先介绍自习室啦(≧▽≦)(同时也是工具书阅览室,学习时随便查个东西超级方便)

  自习室在四层,开放时间为8:30--22:00,周一自习室不闭(≧▽≦)每天可以自习超长时间(一座难求)每个座位下面都有充电插口,可以随时给手机电脑充电。WIFI也很好~

  每个窗户上都有遮光板,白天太阳光强烈的时候遮光板就会降下来,晚上又会升上去(其他阅览室也都有这种设计)

  正午,遮光板全部降下来的样子↓

  晚上全部升上去↓

  还有,椅子真的是太舒服了。

  灯光很柔和

  一座难求

  这个是24小时自习室,在图书馆一层东南角,面积不大,十几个座位

  太原市图采用偏中式的装修风格,给人沉静典雅的感觉

  各处的字画↓

  走廊里随处可见书墙和舒服的座位

  太原市图书馆有140万册馆藏文献,基本想借的书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阅览室里桌椅很多,书架上有感应灯,人站在书架前,灯就会亮。

  图书馆五层是专题文献区,很有特色

  借还书都可以使用自助机来完成,办理读者证也有办证自助机,非常方便。

  自助办证机↓

  自助借还书机↓

  反正都是自助机器,放到一起讲好了。

  自助打印机↓

  给图书消毒的消毒柜

  (图待补)

  图书馆后门处有24小时自助还书亭↓(图待补)

  配色很温馨,桌椅板凳和书架都小小的。

  幼儿阅览室有阅读区,绘画区,手工区,故事区等。

  幼儿需要监护人陪同进入。

  旁边配备母婴室

  嗯?为什么还有洗手台?

  少儿阅览室并没有照相 (●—●)因为成人是不能进的(反正我是被赶出来了,难道我长的太老了→_→我明明还是个宝宝)

  每个隔间里面都有架子,可以放包和手机

  挂衣钩也是有的

  有残疾人专用隔间

  女卫生间门口有生理用品的自动售货机(啊啊啊啊好贴心)

  图书馆里所有的植物都是真的,定期会有人浇水↓

  阅览室是不能带食物进去的,水可以带。

  图书馆一层的咖啡厅↓(贵+难喝,推荐自助咖啡机)

  自助咖啡机味道好评(可以调节糖和奶的量)

  负一层是读者餐厅

  食物种类还是很多的,除了常规的米和面,还有麻辣拌、米粉、冒菜、凉面、汉堡薯条蛋挞、各种汤等等。

  价格都还好。

  米和面的价格和大学食堂差不多(略贵一点)

  小到一个标志,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和整体风格相适应

  其他

  站在这个位置可以看见汾河↓

  欢迎大家来太图(??ω??)??

  还有,山西省图书馆也是很不错的,和市图风格完全不一样

  省图周边环境↓

  外观

  谢邀~太原确实有不少好玩的地方,比如古寺。

  上世纪三十年代,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带着马队走遍山西,发掘、记录、保存、整理了大量古建筑资料。五台山佛光寺、应县木塔、大同华严寺、云冈石窟、洪洞广胜寺……饱经战火的山西保存了上百处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奇观,而期间多数是依托佛教、道教的力量而营建为艺术的经典。

  佛教自传入中国,山西就占首善之地。山西因其山雄岭峻关隘险要,而完整保存了诸多佛教遗存,有建筑、壁画、造像等多种形式的文物,有从隋唐到清末民国各个朝代的典型作品。盘点山西,北有云冈石窟大同华严,南有永乐壁画广胜飞虹,东有五台道场,西有碛口古建群……但是我们还是决定从太原出发,这个清单会很长很长……

  从历史、建筑、甚至单从高度本身,永祚寺都是当之无愧的太原地标。在太原市市徽上,永祚寺的双塔就是最的核心元素,代表了太原的优秀历史,同时充当着“并”字(太原为古并州)的两点儿。

  古人造塔,佛家有佛家的讲究,儒家有儒家的规矩,不过笔者暗以为这些教义目的背后,必然都藏着一层登高凭栏揽胜的心,自从明代双塔落成,登临塔顶俯瞰三晋大地的文士就络绎不绝,在永祚寺留下碑刻、词章、传说的更是数不胜数……最著名的莫过于「我来欲把星辰摘,到此方觉世界宽」。

  永祚寺双塔因地取势,反传统地「坐南朝北」,背靠太行面临汾河,晋中千里沃野,晋阳古城胜景,纳于眼底,确实是俯瞰怀古的最佳位置。

  双塔均高 54 米,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不过并非同时营造。位于东南侧的文峰塔先建于明万历中(万历二十七年,公元 1599),自从北宋初为逐北汉而水湮晋阳,整个太原地区人才凋零,文风低迷。

  至明代,饱学之士据风水考证,以为太原地势东南偏低,是以「文明不开,民风挚悍」,需在东南位造塔来改变这个地形缺陷。为「开山川形胜、创文运兴盛」,翰林学士傅霖(太原名士傅山之祖父)带头捐款,建成了文峰塔和永明寺(永祚寺前身)。

  其后不久(万历三十八年),一生崇尚佛法的宣文皇太后——万历皇帝的母亲,出资延请万历四高僧之妙峰大师主持扩建永祚寺,妙峰大师不但精研佛法,还是当时著名的营造专家,在扩建中发现文峰塔地基向西北倾斜,便建议另建一新塔于西北方位。便形成了如今一儒一佛「双塔凌霄」的胜景。

  砖塔塔心中空,沿砖石台阶可以登顶(目前仅宣文塔开放登顶),从塔底内部仰视塔砖结构,齐整严谨的砖石能治好不少强迫症患者。每层塔身都有开窗,方便近距离端详仿木构的斗拱、垂檐、枋椽等装饰细节。

  1948年的永祚寺双塔从明代建成,历经朝代更迭和战火洗礼,抗战时期还被当做阎氏军阀的军事要塞,却能完好保存至今,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甚至连明代所种下的名品牡丹也经久不衰,每年仲春双塔下环绕盛放,也是太原城著名的胜景。

  除了出色至极的砖塔建筑,永祚寺另一典藏——碑刻,也值得驻足细细赏玩。寺内藏有各历史时期碑刻两百余件,苏东坡醉笔石刻《赤壁怀古》(原件摹刻)、清代书家祁隽藻的「子史萃言」、明代石刻珍品《宝贤堂集古法帖》均藏于此。

  崇善寺在太原市中心狄梁公街,街巷不宽门庭不广,占地面积和规模都不如南临的府城文庙和民俗博物馆,面目低调之极,故事、八卦和藏在期间的珍品却十分惊人,称得上是太原市内性价比最高的寺庙(免费参观)。

  其一,身份之繁崇善寺名字很多:唐时称呼白马寺,又改做延寿寺,明代改为崇善寺,后有称宗善寺……最早追溯到隋炀帝巡幸三晋,便在此设行宫;又传说武则天年少时曾在此出家,故有山门匾额「宗唐遗址」四字落实;确实的记载是明洪武初,晋王朱棡(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为了纪念生母马皇后,请建崇善寺——这是一座朱明王朝的皇家祖庙,初建之规模惊人,规格完全按照宫殿建筑格局来营造。

  从寺存的明原件《崇善寺建筑全图》中可以见到,崇善寺以中轴排主殿,东西对称设配殿的格局,完全和北京故宫一致。可惜主体建筑毁于清同治年的火灾,现仅存山门、钟鼓楼、大悲殿——所幸者保存的非常完整,足以一睹明建构原貌及风采。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南侧的文庙等地原本也在崇善寺的范围内——张之洞巡抚山西时,将火灾后的崇善寺南部废墟建成了文庙,建国后又增减了山西民俗博物馆,所以如今崇善寺剩下的主题部分精华就只有大悲殿了。

  其二,慈悲之美,雕塑之古崇善寺大悲殿,面宽九间,高三十余米,单一殿堂占地达 900 平方米,其架构之阔朗,保存之完整,建筑之精美,为山西地区最经典的明代官样建筑实例,更何况其间所藏,堪称价值连城。

  大悲殿正面须弥座上,三尊泥塑贴金观音立像,均为明洪武年原作。居中者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菩萨,左为千轮千华普贤菩萨,右为千手千佛文殊菩萨。

  明代雕塑的菩萨面相庄严温雅,姿态中正端方,偏搭配了轻飘的衣带,和琳琅满目的千手、千佛、千眼、众多法器,静态的塑像糅合了流动之美。

  千手观音的雕塑题材不算少见,但是三尊繁复而不失明丽、古雅且保存完整、风格各自不同的观音像集中在一个大殿内,却是国内仅见。哪怕只看菩萨手形的变化,也令人惊叹不已,凑近看细节——文殊菩萨千手中各绘一释迦摩尼佛,每一尊掌中释迦都眉目清晰,精彩细腻。

  其三,藏品之珍大悲殿两侧几十只藏经柜,保存了我国木刻史上的早期珍本——距今已上千年的皇家刻经北宋《崇宁万寿藏》和南宋《碛砂藏》,以及元代民间刻本《普宁藏》,这些经藏刻本因其年久,版本存在价值已经超过了内容本身。

  此外,寺内还存有两套明代壁画临摹本,《释迦世尊应化示迹图》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经历五百余年而鲜艳如初。

  崇善寺南侧,紧挨着崇善寺院墙,就是太原文庙。

  短短一条狄梁公街两百余米长,一代名相守着一寺一文庙,一佛一儒,街两侧绿荫攘攘,很显灵气。——在山西,尤其在太原,有几位名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的,比如狄仁杰,比如傅山,许多古迹轶事都围绕着这些著名的名字展开。

  如前所述,崇善寺清末遭火灾,又经张之洞将南部废墟改建成文庙,院落共三进,部分利用了前崇善寺残存的零星建筑,整体设计庄重优雅、规模恢弘,也确实起到了安抚当时太原文士的作用。

  文庙现存的照壁、井亭、檽星门、大成门、大成殿都是保存完好的清朝建筑。九十年代末被辟为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利用东西殿和大成殿频繁举办主题展览,并搜集、收藏了海量山西文物,尤其以石刻文物为著。

  民俗博物馆常设有千秋孔子展、清末民国服饰精品展、文物陈列和古建模型展等。

  除了常设展,馆内所收藏海量文物都陈列——甚至可以说是「堆放」在院内四下。随处可见的石碑、匾额、佛像、经幢、书法碑刻、铜铁狮子和各种建筑构件、石刻残片……简直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杂有清代的兰亭修褉碑、朱熹楷书、岳飞草书等等。

  很多文物还未及标注和介绍,像是一个藏宝仓库,等着你自己去发掘。

  并州第一道观纯阳宫

  太原核心地标——五一广场的西侧,有一处狭长区域,前后五进院落,集庙宇园林于一体,是供奉吕洞宾的并州第一道观纯阳宫。

  太原纯阳宫始建于元代,扩建于明万历和清乾隆年间,留存历代建筑和文物精品上千件,被辟为山西省艺术博物馆后,又常设东汉画像砖、北朝佛像碑刻、明清佛塑、清代珐琅彩、唐卡等专题展览。

  纯阳宫建筑之绝,在吕祖殿和八卦院。吕祖殿作为主殿,方正阔朗,飞檐翘楚又不失精致。而在吕祖殿后,有一组依八卦方位和道家思想而建的院落,是整个纯阳宫的精华一笔。

  纯阳宫内馆藏最珍贵的是各时期石刻造像和石碑(以墓志铭为主),其中包括被列入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涅槃变相碑」和唐开元常阳天尊像。

  馆藏最多的是北朝时期的佛造像,其风格鲜明,线条优美而不失大气粗犷,既有北方外来民族的野性,又忠诚地记录了他们对汉族文明的接纳和融入,可以说是盛唐佛造像艺术的前奏。纯阳宫所藏北朝石刻精美细腻,不亚于山西省博物馆的佛教专题展厅,北朝历史爱好者千万不能错过。

  此外馆藏展出的山西文物精粹,还涉及陶瓷、铜器、漆器、珐琅、玉石竹木牙雕、书画、刺绣等等。

  太原城南红土沟,紧邻着一条快速公路,穿桥洞下坡,门楣并不很雄伟的一座寺庙,是名列太原十方丛林之首的白云寺,又称南十方院。

  白云寺的名字,要追溯到「虽万千人吾往矣,心安即是归处」的唐相狄仁杰。这位赫赫威名的宰相正是太原人,归故省亲适逢盛夏,居然有一片白云跟随专为他遮阳。

  白云随宰相一路行至红土沟而停驻,恰狄仁杰的母亲拜观音而起沉疴,大病得愈,狄仁杰便在白云停驻的地方建观音堂为母还愿。白云寺自建成,借名相之威,一直是太原地界香火最盛的庙宇之一。

  白云寺依托红土沟的地势坐北向南,坡上直接凿磴道,前后三进院落,从初唐至今历经战乱破败,也曾几度重修中兴。现存大部分建筑是由李自成的军医——天泽和尚重建于清康熙年间(1663年),殿内还珍存了部分明代造像和经书。由太原名士傅山先生撰文并手书的《天泽和尚碑》便在此创作,现原件藏于五一广场纯阳宫。

  白云寺原存历代木雕泥塑,还有大量从北十方院移来的造像,可惜在抗战和十年动乱中尽数被毁,只留下一尊奇迹般完好的韦陀像,伫立在弥勒像背后,着铠甲执金刚杵,凛凛神威,栩栩如生。

  寺内植被保存极好,古树苍郁,环境幽深,适合深度旅行者怀古寻访。若赶上重要节日或佛诞,太原本地居民来此游玩和参拜的热闹,也是民俗一景。

  何为十方丛林十方在佛学中指十个方位,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丛林是寺院的代称。「十方丛林」是相对于「子孙丛林」的两类不同寺院,后者由住持传承给弟子仿佛「世袭」,前者则邀请各地名宿住持。太原原有一座同样规模盛况的北十方院(原千寿寺)与之相对于城北,可惜毁于大炼钢铁,也有东十方院(今大东关街 35 号宝林寺)和西十方院(今西铭路 77 号广仁寺)。

  净因寺比白云寺还要更远着些,在太原西北土堂村的汾水河边,依山而建。现考证净因寺始建于北齐,辽金时期几经扩建,明代又重修,寺内所藏「晋阳第一土佛」为金泰和五年(公元 1205 年)的造像作品。而这尊高约十米的土雕佛像,正是净因寺的由来,竟要追溯到汉朝佛教初传之时。

  传说汉末土堂村这座土山突然崩坏,塌陷成洞,洞内十丈高的土丘形似佛陀,这山崩佛现的奇观被认为是佛教净土的因缘。当地村民自发集资在此建寺,并将土丘雕刻成大佛。所以寺内主殿大佛阁便是倚靠在山崖上的重檐歇山式楼阁,阁内供奉土堂大佛,整个大佛阁其实就是山体中空的一个土洞。

  土堂大佛造型庄重丰满,既有宋代笔法的气势端庄,又带着塞外风格的明快流畅的线条感,高额丰准,神态安祥,确实是难得的精品。寺内另藏有多尊明清造像,也是精致之作。

  净因寺内古柏参天,交荫成蔽日之势,又东临汾水,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三进院内有两株古柏,形如蟠龙飞凤,古称「土堂怪柏」,名列晋阳八景。

  大雄宝殿和罗汉殿等建筑都保留了清代甚至部分明代的木构和雕刻,细节和架构都值得赏玩。净因寺还曾是太原名士傅山先生隐居、修行、著书和行医的故地。

  逛罢了紧邻的崇善寺和文庙(山西省民俗博物馆),沿着狄梁公街北端的上马街往西走 200 米,有一条南北向的也不过 200 来米长的窄巷叫「皇庙东巷」——也只有地名真实地记录了这里曾经的辉煌。

  若是拿「皇庙」去问年轻的太原人只怕会问出好多个茫然的问号脸,「太原又没做过(全国性的)首都,哪里来的皇家寺庙啊?」

  事实上,太原皇庙至少已有 600 余年的历史,是明清两代皇族祭祀庆典的场所。

  明史记载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朱棡被封晋王,1378 年移藩太原,晋王府就设在此地以北1公里的今精营街。朱棡素以笃孝闻名,崇善寺就是他为纪念母亲马皇后所建,以明代礼制,另在亲王府东南建祖庙以祭祖和祭天。按照这个时间推算,太原皇庙要比北京太庙更早数十年建成。

  清朝也延续了这一礼俗,在皇庙中供奉族先和功臣,并四季应时祭祀。太原皇庙所保存的布局和木构,虽经明清多次修缮,却依然有明显的明代建制特点,现存黄琉璃瓦顶和五爪龙饰证明这里是最高级别的皇家寺庙,这个建制在太原乃至山西仅此一例而已。

  自 2003 年起,有关部门对太原皇庙做了多次修复,初见成效。目前可见贴饰黄色琉璃瓦的歇山建筑、宫门、照壁等三大殿和外墙。整个太原皇庙修复区占地一万余平,足见皇家寺院的规模和气派。目前未拦设景点,可直接参观,小规模的建筑修复还在继续。

  武圣关羽是山西运城人,山西各处供奉数不胜数,太原一地就有好几座各个时期的关帝庙,「大关帝庙」名副其实,是太原市现存关帝庙中最大的一座。

  大关帝庙的营建少追溯到北宋,目前所存留的是金元时期基址上的明清两代古建,几经战火也几经修复,尤其在抗金、抗元、和明清的地方战争中,每次战事过后都很快被修复,可见人们对关公武德的崇拜和敬仰。

  大关帝庙的山门、崇宁殿、钟楼、鼓楼、后殿的建筑形态都保持了明代特点,线条流畅,琉璃瓦鲜艳明快,雕刻优美细腻,壁画彩绘保存颇丰。山门两侧正整面墙的「忠」、「义」二字,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关公文化精神的共同理解。

  《阳曲县志》所记一则,北宋初水淹晋阳灭北汉之后,大将潘美奉命新建太原城,造城墙时在城西遇阻,城墙屡建屡坍……之后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传说城墙屡建不成,边塞安危难定,忽见关羽骑赤兔马在上空显灵,赤兔马循城西环绕一圈,关羽令潘美循马迹筑墙,不一日果然墙铸成再未坍塌。太原新城竣工后,为感念关羽显圣,便在城西造此大关帝庙,千百年来香火绵延。

  这个故事在太原城流传甚广,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大关帝庙常修常存。

  太原市区西北角,崛围山巅有一座尚风尚水的寺庙,始建于唐德宗时期(公元 786 年)。从市区驱车需一个小时左右,途径蜿蜒山路,风景绝佳。

  秋登崛围山赏红叶是太原民俗,傅山先生曾画《崛围红叶图》,便是在多福寺隐居读书时所作。

  唐末五代动荡时期,据说此地有高僧大德主持,护一方清修,也接纳了不少流离失所的百姓。后唐庄宗李存勖割据时,也曾到多次到多福寺礼佛参拜,故多福寺佛事鼎盛,从唐代到明清从未间断。

  明代重建后曾成为历任晋王的礼佛场所,所以被修建得恢弘大气,虽处深山却阔朗舒展。大雄宝殿上的孔雀琉璃瓦和殿内佛像菩萨像保存相当完整,寺内保存了贴金彩绘的佛教壁画上百平,均为明代原作,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很高。

  寺前有七层砖塔,建于北宋,塔身有《崛围山多福寺重修宝塔碑记》,记载有高僧舍利于此,塔损于明末又重修,至今俨然于山巅,东向俯瞰太原城和汾河水,视角绝佳。

  主殿后藏经洞东边有一座石头砌起的窑洞,洞券上书「红叶洞」,洞前石碑刻「傅青主先生读书处」,就是傅山先生隐居之所。

  到太原,往往第一必看绝不会错过的是晋祠。可就在晋祠的前后左右,围绕着一圈儿「很容易错过」的去处——太山龙泉寺、蒙山大佛、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石窟和古建的爱好者们,千万别错过。

  太山龙泉寺在晋祠以北的晋源区风峪沟,最早不是佛教寺院 ,而是唐代的道教道场。毁于元代,至明初重建为佛寺,据说明初大旱时在此找到了水泉,故以龙泉名。这一佛道「两栖」的风水宝地,至今山门的柱梁上还能找见道家八卦的留痕。

  龙泉寺名声大噪是在 2008 年,寺内一座原唐代佛塔的地宫内出土一具石函,内套鎏金木椁、鎏金铜椁、木胎银椁和金棺,一共五层。在最内层金棺上绑着丝结,推定是唐代原物,因极易损毁而没有拆开,经扫描推定棺内是佛骨舍利——这是山西唯一一处唐代舍利遗存。同样繁复精致的多套宝函只在山西的法门寺和庆山寺两处。

  有趣的是,发现唐代石函的地宫却呈现唐代十分罕见而仅流行于宋代的六边形形制,而佛塔塔基附近的石碑及铭文又是清代的留存——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文物,使得龙泉寺成为考古热点。

  龙泉寺现存建筑以明清两代的砖木结构为主,殿阁楼台都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一层层铺展,也是一处登高赏景的好去处。

  而沿寺前山道太古路向西2公里,就是著名的「店头古堡」。店头古堡曾是晋阳古城的西面军事要塞,隋唐时期就在此建堡屯兵。自宋灭北汉,这里才由军事基地演变成居住的村落。

  店头古堡现存 400 余间石窑洞,窑洞之间互相连通,现挖掘清理出六条古地道,保持着作为屯兵的军事基地的战略特征,如游迷宫

  就规模、年代、艺术价值而论,天龙山石窟是山西省内排名仅次于云冈石窟的第二大石窟,却一直名声不显。实在是被盗凿得太严重,大量佛像——尤其是佛头部分,流失海外。

  天龙山石窟在晋祠西面山中,始建于东魏,盛于北齐、隋唐,正是佛像鼎盛且造像技艺渐精湛的黄金时代。作为北齐皇帝高欢的避暑夏宫,天龙山佛像不乏皇家作品,北齐高欢高洋、隋炀帝都在此开窟造像,所造的佛像自然是当时资源所能达到最高水平。

  天龙山现存洞窟 25 个,跨越东魏、北齐、隋、唐四个时期,以唐代开凿窟最多(15个),不但技艺精湛而且规模也很可观。唐代洞窟的代表作第 9 窟「漫山阁」分上下两层,8 米高的弥勒坐像和 6 米高的十一面观音像,无论造型、姿态、服饰、结构都臻于化景,艺术水准远高于同时代其他石窟作品。

  天龙山石窟是一部跨越数百年的生动的造像演变史,能清晰地看到各个历史时期的独特风格和变化发展,从东魏「秀骨清像」的简洁质朴,到北齐的端庄厚重,再看隋唐的丰美优雅,成熟舒展,乱世的悲天悯人和盛世的繁花似锦,全刻在石头里。

  天龙山石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经历浩劫,多数佛像被部分或整个切割转运到海外,目前有 150 余件天龙山石雕造像和部件散落在全球各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

  近二十年来,相关学者通过扫描和数字化复原技术,同各地博物馆和藏家联络,用精准扫描和3D打印技术复原天龙山石窟中的精品,据悉该展览将于 2018 年底在太原开幕并全国巡展。

  目前(2018 年 5 月)在太原市美术馆正展出的山西画家张晋峰历时 7 年创作的 80 幅天龙山石窟造像画作,作为对参观天龙山石窟的补充,值得一看。

  由晋祠往北三公里,在太原城市学院晋祠校区侧有一条公路向西行一公里,为龙山。在龙山东峰峰顶,是我国目前仅存、规模最大,也是唯一的道教石窟。

  龙山石窟由全真教道士宋德芳主持开凿于元朝初年,规模不大,胜在简而精。

  窟群共有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大法师龛、七真龛等 8 个洞窟,存石雕像 40 余尊。雕像内容涵盖丰富,既有三清老祖等一序列的道家神仙,又有专门刻画了全真创始人王重阳的真人形象。七真龛内以群雕描绘了道教全真七子论道的实景,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都毋庸置疑。卧如龛中的披云子宋德芳卧像、三大法师龛内的道教始祖张天师(张道陵)像也同样精湛且写实。卧如龛龛顶雕有四龙盘旋,据考证是全真龙门派修道用气的「玉龙盘体法」,因此龙山石窟被誉为道教历史研究的博物馆。

  和云冈、龙门、天龙山等佛教石窟不同——佛教对佛和菩萨的造像描绘世俗化程度很高,菩萨所着的天衣、金刚力士的铠甲都是将当时代宫廷和武将服饰做宗教化处理,雕刻精美细腻,力求写实。而道教造像的风格则偏朴实简洁,人物姿态端庄沉稳,衣饰和雕刻更素雅简单,显得洗练出尘,龛内纹饰也以莲花、仙鹤为主。龙山石窟充分体现元代造像的技术和风格,是该时期的精品和代表作。

  中国第一大佛恐怕无人不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四川乐山大佛。第二大佛呢?

  从高度论,山西太原的蒙山大佛(原称西山大佛,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角得名)高 66 米,仅次于乐山大佛(71 米)的高度;从年龄论,蒙山大佛要比乐山大佛还年 160 多岁——营造于北齐(公元 551 年)。

  根据《北齐书》的记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可以想见刚建成的西山大佛极高大,而且离晋阳古城的距离极近,才能点灯而照到「宫内」;五代时期刘智远《重修蒙山开化庄严阁记》碑文中也有关于西山大佛的记载;从北齐凿山成佛,历经数十年几代之功,后世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武则天,乃至后唐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武则天还专门下旨为蒙山大佛制作袈裟,要覆盖山一样的大佛,袈裟制作就用了一整年,并在晋阳百万信众僧俗注目下为大佛「披袈裟」……

  这些史料记载证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蒙山大佛都是著名地标,这样一座古老且雄伟的佛像,怎会湮灭数百年不为人知?

  1980 年太原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因元代战火摧毁和自然侵蚀,大佛头部在元代末年崩落,腹部以下严重风化,被掩埋在土石泥沙之间。

  2006 年开始对蒙山大佛进行全面修复,并在「是否应该重塑佛头」的问题上引发了很大的争论。最后由著名山西雕塑学家苗新田,按照北齐时代的造像风格,以尽可能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大佛原址上加建佛头。

  客观来讲,同国内其他地区的部分复原创作相比,蒙山大佛的佛头像还是很贴近原作的历史风格的。加建佛头的佛像,完整而矗立如山,气韵流转,显得雄壮非凡。

  游览蒙山大佛,不要错过蒙山脚下的开化寺和寺内连理塔。

  开化寺为北齐始建、北宋(990年)修复的古寺,「开化」之名是唐高祖李渊所赐。

  连理塔为北宋修复的原构。两座塔均为方形,基座相联,束腰座,塔身刻卷草和花瓣纹饰,南塔门楣题「化身佛舍利塔」,北塔题「定光佛舍利塔」。连理塔造型优美秀丽,兼有唐代古风和北宋雕刻的精湛技法。

  晋祠周围的几座山,位置接近名称类似,非常容易弄错。以晋祠为南端往太原市区去有一条南北向主干道叫晋祠路,这几座山寺石窟都在晋祠路的西侧,由南至北依次是:晋祠—天龙山石窟—龙山道教石窟—太山龙泉寺—蒙山大佛。这几处除晋祠外都没有直通的市区公交,最适合的方法是自驾或包车前往(当地有众多私人小巴士在附近公路拉客,有误导景点和路途的先例,不推荐)。完全游览晋祠+天龙山+龙山+太山+蒙山需要 2-3 天的时间,晋祠和天龙山附近有较正规的山庄和酒店可供泊车住宿。图文:穷游锦囊作者 兴兴兴兴

  ---------------------------------

  知乎机构号:@穷游锦囊

  知乎专栏:对世界上瘾(国外) & 锦绣山河走遍(国内)

  穷游锦囊微信公众号:qyerguide

  下载有用、有趣、能救命的 “穷游锦囊App”,获取全新的旅行灵感及实用的旅行指南。

  十一更新:(重点是红叶,不过刚过十一还不明显)

  秋日雨后横岭:

  秋日二库观龙阁:

  柴化线柴村至上水峪段:

  更新:

  新修后的天龙山

  高考完了去西山骑,又发现一波好地方

  补充部分路线:

  1.庙前山

  庙前山为太原最高峰,海拔1865.5,是登高远眺的绝佳去处。

  2.狼坡―庙前山

  狼坡的路是全西山最陡的,非常考验体力,当然绝对值得一去。

  3.杜关线(杜儿坪至梅洞沟段)

  4.杜儿坪桃花沟

  5.偏桥沟

  6.庙儿坪

  路比较难走,一路上看不见人,去过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拍摄是因为是逆光所以拍的实在不咋地,实景比这壮观多了

  8.玉泉山南线

  9.阳曲凌井沟自然保护区

  10.东山232县道

  附上一张西山公路自行车赛道图

  赛道修的很好,部分路段为彩色沥青

  附上部分路书:

  伙路坪:

  伙路坪 - 行者路书 - 行者崛围山——横岭:

  崛围山--横岭 - 行者路书 - 行者汾河二库:

  汾河二库 - 行者路书 - 行者王封一线天:

  王封一线天 - 行者路书 - 行者

  看了这么多回答,发现竟然没什么人说到西山,作为一个热爱骑行的人,个人认为这有些不妥

  西山从北到南:

  ① 最北端:中北大学后山,从中北大学到伙路坪

  个人认为这是西山最美的地方,只是路都是土路,十分难走。所以说想要欣赏到美景也是付出一番代价的。

  这是刚进山的风景。

  山下是汾河转弯处

  还有散落在路边的无人小村。

  ②汾河二库,以及横岭公路。

  这是去往汾河二库的路。

  这是通往横岭的路。可以眺望太原城。

  ③马头水―观龙阁。观龙阁坐落于汾河二库东侧山顶,在这里能够俯瞰到二库全貌,还有小路能够下到山下。

  ④崛围山

  还会途径一座寺庙——多福寺。

  ⑤玉泉山(北线)。玉泉山最为著名的是每年春天盛开的樱花。

  上图近年铺上了彩色沥青作自行车赛道

  ⑥汾河二库的最南段以及旁边的王封一线天。

  有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感觉,仿佛是桃花源。

  旁边就是王封一线天,人少景美,景区只收5元的垃圾处理费。我只在出口处看了看,往里走还有挺长的一段,想了解的朋友请自行百度。

  ⑦继续往南就是万柏林生态园,风景虽然说不上有多秀美俊奇,但是个散步的好地方。

  ⑧蒙山。原来不收费的时候是可以直接骑到大佛脚下的。

  ⑩再往南还有天龙山,天龙山石窟就在这里。当然路上的风景也是很好的。

  附: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补充一点东山


发布者:爱写作的可可